椰壳活性炭与血液的灌流方法及净化原理
http://www.yyjscl.com http://www.yyjsgs.com http://www.yyhuoxingtan.com
椰壳活性炭血液灌流是将血液流经椰壳活性炭净化,椰壳活性炭能吸附血液中所含的有害物,它是公认的治疗各种药物中毒、挽救患者生命的首选方法,临床上最常用的吸附剂主要是椰壳活性炭和树脂。椰壳活性炭作为吸附剂的血液灌流技术是国际上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吸附型血液净化疗法.它采用体外循环方式,用经过髙分子膜包裹的椰壳活性炭吸附病人血液中的毒性或过剩物质,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椰壳活性炭用于血液灌流淸除人体血液中某些内,外源性有毒物质已普遍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早在1965年有用来治疗尿毒症的临床报道:200g椰壳活性炭(直径0,59?I. 65mm),血液流速为100?300mL/min,经净化后,血液中肌酸酐和尿酸被很好的除去。
早期这种用法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椰壳活性炭的颗粒形状不规则,机械强度较差,一经摩擦容易脱落炭粒.造成微细血管栓塞:为了减轻炭粒的脱落和改善血液相容性,使用前应进行严格的筛选、预处理和评价工并要经包膜处理。椰壳活性炭由纤维素胶囊化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让椰壳活性炭分散在黏胶人造丝或者纤维素的铜氨溶液中,再移人凝固浴中,让纤维素沉积在椰壳活性炭上的方法;另一种方法足用醋酸纤维素被覆在椰壳活性炭上以后、再进行水解。例如在加拿大用粒状椰壳活性炭涂以硝酸纤维及白蛋白包成具有半透性的薄膜;在美国用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来包膜。在我国用明胶经两次包成子母囊型。还有一种完全不同的方法是利用在渗析过程中常用的材科制成中空纤维,而后以粉状椰壳活性炭填充其中。一种在纺丝过程中直接以椰壳活性炭来填充纤维的异常巧妙的方法已被人所共知,通过该法可以得到内径约为50Vm,壁厚仅为8?9的无限长的丝。在这种情况下,当吸附剂含量约为5% (质量)时,可达到良好的吸附速率.
明胶子母囊型椰壳活性炭在我国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它是用大于300目的椰壳活性炭粉,以明胶包囊形成直径0.1mm的小颗粒,再和明胶混勾,滴入冷液体石蜡中成为直径约1.5?2.0mm的丸粒,明胶中加人水溶性的聚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6000),在椰壳活性炭丸粒内和表面制孔,用戊二醛交联,冲洗, 干干燥.灭菌,经热原检査而成。该子母囊椰壳活性炭通过试验证明,对氯丙嗪、H钴铵,尿酸、肌酐、水杨酸等药物有吸附效果。在临床应用中,对肾衰尿毒症患者可代替部分平板透析器的功能;对安眠药中毒病例有良好的解毒效果。
我国20世纪70年代开始,Chiang T率先用白蛋白火棉胶包裹椰壳活性炭制成微胶囊血液灌流,既提高了血液相容性又防止了椰壳活性炭微粒的脱落,而且包裹后的椰壳活性炭吸附性能无无明显改变,使椰壳活性炭吸附剂的血液灌流进入临床实用阶段。80年代初期,徐昌喜等人报道了交联琼脂糖包裹椰壳活性炭的研究,并开始用包膜椰壳活性炭通过血液灌流抢救急性药物中毒患者,获得了满意的疗效。对肌酐、尿酸、胍类具有很高的清除率,通过血液灌流可使肝性脑病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可作为人工肾、人工肝或解毒器使用,近年用于免疫吸附,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糖尿病、乙型肝炎、癌症等顽症亦取得可喜成果。
血液灌流在救治因农药中毒也是一种好方法。如已研究开发出用(2-羟乙基甲双基丙烯酸酯)双重被覆的球形椰壳活性炭,产生了能够救助以百草祜为首的各种药物中毒患者生命的可能性。但是出现中毒症状以后,必须尽快地进行洗胃与血液灌流,从患者的体内除去百草枯。用聚(2-羟乙基甲双基丙烯酸酯)双重聚合的的椰壳活性炭治疗药物中埯的效果。
可以者出,经过用聚(2-羟乙基甲双基丙烯酸酯)双重聚合的椰壳活性炭治疗药物中毒的23位病人中有17人生存,显示了血液灌流对药物中毒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尽管椰壳活性炭血液灌流普遍应用,但仍需注意可能的不良反应,例如血小板聚集、炭栓塞、血小板减少、出血,血糖过少,低钙 血症、低温和低血压。
目前血液灌流技术已从广谱吸附发展到特异吸附、免疫吸附;疗病种也因新材料不断拓展,从药物中毒、农药中毒拓展中分子清楚、吸附髙血脂、高胆固醉、高胆红素等,冶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格林巴利、重症肌无力、多发性骨髓瘤等难治性免疫疾病以及血友病、乙型肝炎患者表面抗原转阴;将血液灌流用于甲状腺功能危象、精神分裂症、牛皮癣等疾病和化疗吸附、戒毒等已有报道。今年我国对血液灌流有许多研究,例如椰壳活性炭用于急性药物中毒的急救。曾对服用一种或两种以上安眠药或精神病药物如罗密纳耳、泰尔登、安坦、安定等18位病人进行以椰壳活性炭紧急血液灌流,其中17位在24h内得到康复。椰壳活性炭吸附血液灌流法特别适用于高度散布的、有毒蛋白质物质。
椰壳活性炭与血液的灌流方法及净化原理
http://www.yyjscl.com http://www.yyjsgs.com http://www.yyhuoxingtan.com |